院所文化

让党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闪亮

2021-08-18


  “我们围绕超高性能混凝土(UHPC)新材料,申报成立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;今年结合装配式建筑,有望在省科技厅拿下一个大项目,产品也在具体工程中实现了示范应用。”
  “修补加固类产品基本成型了,今年争取在一到两个项目上做示范。”
  “生态(海绵)建材产品,计划在九江一个河岸护坡上进行工程示范。新型自流平砂浆产品,安排在景德镇一个工程上进行应用。”
  “固废利用方面,今年有两个项目要验收,我们利用各地特有的工业固废,陆续开发了几个不错的产品,正在找企业合作落地。”
  “我们开发的产品都想尽一切办法放到市场上去接受考验,这几年推广比较好的纳米改性剂、砂浆添加剂、透水增强剂等都是在市场打磨下不断优化完善,逐步获得市场认可。”
  近日,南昌县小蓝工业园,在江西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,习海平说起设计院新研究开发的新技术、新材料,如数家珍。
  所里的试验室在工业园,习海平每周都要去呆上一两天,青云谱、南昌县两边跑。他负责科研开发和工业设计两个板块,肩头担子的份量并不轻。
  其实,从2013年进入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,习海平一直爱岗敬业、勇挑重担;2016年就任院混凝土及结构工程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以来,带领技术团队创下了不俗的业绩。
  个人也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,近5年来,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、申请国家专利10项……
  今年,习海平被评为江西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。
  “别人不敢上,我上”
  说起习海平,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,夸赞他是一个认真负责,冲锋在前的科研工作者。
  2015年,所里接到一个项目,为开元国际楼盘做工程结构检测。习海平带着十几个人,在工地上一呆就是三个月,检测20余栋30多层的高楼。
  “三个月无休。早上8点多到现场,整个白天做检测;晚上整理数据,最晚的时候凌晨2点才结束。没有食堂,只能吃外卖。”
  习海平说,工地上天气炎热,蚊虫叮咬,长时间工作对人的体力和精神都是考验。
  楼体检测危险性高,楼内还好,给外墙做检测经常要爬脚手架,在五六十米的高空进行作业。
  “我是在农村长大的,不恐高。别人不敢上,我上!”习海平说,那时,一天下来要检测几百个构件,每个构件回弹160次,体力消耗很大。一天下来,汗流不止,衣服从来没有干过,上面留着大片大片的盐体结晶。
  检测员郭远和习海平同年进入设计院,两人始终在同一个所站,经常一起配合完成工作。
  “他从一个科员成长为主任工程师,一直踏实肯干。”
  郭远说起好几个故事。
  2013年,刚入职的时候做混凝土外加剂检测,要把一车5-6吨的碎石,用5mm、10mm和20mm的筛子手动筛取多次,才能留下合格的样品。现场灰尘大,要戴口罩作业。尘土落满一身,头发变“白”,眼镜起“雾”,手掌经常磨出水泡。虽然辛苦,习海平始终一丝不苟做好工作。
  2017年8月,南昌地铁2号线首段通车前夕,习海平带队进行地铁管片实体检测,做回弹强度,测量管片长度,仔细检查管片是否存在裂缝缺陷。白天因故不能作业,只有晚上可以。习海平和技术团队每晚10时下去,次日凌晨4时出来,在地铁隧道整整工作了5个通宵!隧道里异常憋闷,每个人不停地出汗,还要走很长的路,爬上爬下做回弹;肩扛大型游标卡尺测量管片长度;借着手电筒光芒仔细检查管片是否存在裂缝缺陷,时间一久,眼睛发花,视线模糊,头昏脑胀。即便晚上如此艰辛,大家白天还要整理数据。习海平带头工作,白天黑夜连轴转,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。
  今年年初,到上饶市广丰区御花园小区进行房屋鉴定,检测砂浆粘结剂强度,在大量扬尘里凿槽孔、安装原位轴压机、反复加压、认真记录,一整套流程下来,浑身沾满了灰尘和汗水……
  8年多来,习海平始终脚踏实地,勤恳工作。从刚进入设计院时的不辞辛苦,到今天的以身作则,他做出的成绩越来越引人注目。
  解决大问题推动行业发展
  习海平说:“搞科研,最重要的是方向不能走偏。”
  他尽可能多地参加行业技术交流会,常常跑高校向专家学者请教,寻求与高校、企业加强合作。
  通过不断的努力,他始终了解行业最新变化,善于预判市场走向,据此调整工作方针,推动业务不断向好发展。
  2014年起,设计院在省科技厅立项,进行透水混凝土外加剂研制。这无疑紧紧扣住了当时提出并不久的“海绵城市”概念,响应了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》的要求。
  抓住核心材料,提供关键技术服务,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成败。
  习海平开始了学习、摸索、实践的过程。
  “透水混凝土外加剂研发涉及很多化工、化学类的知识,不是我擅长的。”
  于是,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,跑市场、问专家、收集试验原料、向一线工人了解施工工艺,先后投入了一年多的光阴。
  他说,为了研发透水混凝土外加剂,样品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。
  “外加剂配置之后,可能当时不会有变化,过了几周或一个月之后,它才会起变化。所以,我需要很多样品。”
  习海平将样品用矿泉水瓶装好,贴上标签,前前后后保留了一两百个瓶子,以供长时间仔细观察。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通过数百次的尝试,他创造出了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。
  “习主任的研究成果之一,解决了透水混凝土预拌化和高性能化的问题。”同事姜建松说,“最开始,因为技术原因所限,虽然透水混凝土的需求量很大,但只能在现场进行拌制,很多人想不到它竟然可以实现预拌。”
  加入核心的外加剂之后,透水混凝土的挂浆性能、工作性能、施工开放时间改善了,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也提高了。
  成功实现预拌化和高性能化之后,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效率明显提高,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,为设计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。
  “整个过程,都是他在主导研发。可以说,他解决了科研技术上的大问题,推动了我省海绵建材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。”姜建松说。
  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哪?科研工作的重心在哪?战略上有什么样的预期?
  同事们说,在开发产品、形成技术的时候,习海平总能向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,避免工作走弯路。
  这正是一个优秀科研带头人所应具备的素质。
  党建引领攻坚克难
  除了担任设计院混凝土及结构工程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之外,习海平还是院第六党支部书记。
  虽然就任支部书记时间不长,但在开展党建工作上,他已经有了不少好想法、好做法。
  通过网络召开支部会议,实现线上线下同步,解决部分党员长期驻外、经常出差的问题。
  参加井冈山论坛,在做好学术交流的同时,挤出两个半天,组织支部党员和预备党员,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、烈士陵园,献花圈、重温入党誓词……
  利用赴吉安县为服务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机会,发动、带领支部党员到周边村子捐款捐物,看望孤寡老人。
  “支部的种种活动,特别是到井冈山、瑞金、兴国等革命圣地参观考察,让我们对党的历史、革命先驱的感人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坚定了自身的信仰。”
  在同事邹小平眼里,习海平综合能力强,党建和科研工作都抓得很出色。
  “支部致力于把骨干发展成党员,把党员培养成骨干。”邹小平说,当前所里划分了许多科研项目小组,组长都由党员担任,每月、每季度定期召开科研项目组会议,实时把握工作进度。
  在这些过程中,习海平总是积极协调、帮助解决困难;在新产品开发、推广中,坚持亲力亲为,主动联系企业,带领团队拓展业务,并为项目组提供思路及技术支持;鼓励同事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,共同提高综合专业技术能力。
  2019年底,设计院承担了省科技厅一项重点研发项目:固废建材产品安全利用。
  项目工作量巨大,不确定性强,面临制约较多,一时难有进展,项目组人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。怎么办?
  习海平组织大家开会,商量对策,大家讨论决定:要把党建引领放在更高的位置上统筹谋划项目开展。
  他立即行动。
  将项目分工进一步细化,责任到人。让党员出现在最关键、最紧急、最艰苦的岗位上,让党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闪亮。
  制定详细工作方案,让党员扛下最艰巨、最辛苦的任务。他带队跑遍了省内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矿山,白天取样、做实验,晚上收集资料、整理数据……
  “有时候在工地试验室,没有地方吃饭,我们拿一些试块简单地拼一拼就成了餐桌。”
  “有时候为了取个尾矿样,我们甚至要带上柴刀翻山开路。”
  “有时候项目推进陷入了僵局,我们就坐下来一起厘清思路,或者走访类似的项目学习经验。通过组织动员,党员的责任担当和争先创优意识被充分发挥,见贤思齐的氛围愈加浓厚。”
  最终,在习海平的带领、组织下,项目组以抓铁有痕的韧劲,硬是把任务拿了下来。
  在“固废建材产品安全利用”项目中,习海平的项目组建立了一个省级科研平台,拿到了一些全国性奖项,成果在两个企业项目中得以落地。
  项目组3名同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确定为入党发展对象,另有7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  将“抓党建”和“抓业务”有机结合,同频共振;让党员带领、影响群众,共同创造丰硕成果。
  科研之路永无止境,还有更多的项目和难关等待攻克。展望未来,习海平有着很多的期许。
  希望转企改制之后,通过核心产品产业转化,设计院体量进一步做大。
  希望工业设计板块能有长足发展,资质等级再提升,有计划地涉足工程总包业务。
  希望改变无经营团队的现状,成本管理上有更多的灵活性……
  在“十四五”开局起步、设计院转企改制的关键之年,习海平和他的团队,以及众多科研工作者,正锐意进取,砥砺前进,盼望更好地发挥自己一技之长,为设计院、江西省建材集团和江西建材行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sanjo

电话咨询

0791-85212850

行政工作部

sanjo

微信公众号

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

图片名称

Copyring  © 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: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 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何坊西路355号